感悟同里——学生游记
同里游记
201班 杜晨翱
古朴的气息吹散旅途的劳顿。下了车,随着人流走进同里。
退思园中,亭台楼阁,山环水绕,悠然物外。河里三桥,桥影入水,水影交融,游鱼穿梭,小舟轻动。珍珠塔内,溪清虹影,茹古书声,紫薇琴韵,于秋亭待月,于桃源观瀑,于翠舫听雨。
然而,这都不是同里。
踏上青石板,穿过小巷,走近同里。寻一处偏僻的角落,碎瓦、古树、石台,布满青苔的颓壁上散发出的历史的气息。于民居中倾听吴侬软语,和老人共品清茗、剥茨实,“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披一身阳光,抚摸清风,漫步桥头,感谢水的孕育。
远远的天空中,昆曲久久地回荡着。
记同里
201班 徐名扬
粉墙黛瓦,临水小河。细水轻淌,街巷幽长,老宅里老人闲座品茗,水埠上姑嫂浣洗笑语,这浓郁着江南乡土气息的古镇 ——同里,一定会让你全情忘我的融入其中。
从踏进同里古镇的那一刻开始,您的旅程已注定充满诗情画意。每一处土地都散放着浓郁的江南气息,只等你来细细体味,30多处的明清宅院,崇本堂,嘉荫堂等园林的经典之作。退思园布局精巧,淡雅秀美,已是世界文化遗产。
行走在古镇上,那些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总会不期然地出现在你眼前,让你惊喜不已。
总而言之,同里之行,将成为我回味一生的旅程,无论何时回忆,乐趣俯拾皆是。
江南诗词中的情韵
201班 张博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风情成就一方文化,江南的诗词便是如此。
两汉时有乐府诗《江南》,反应的是江南人采莲的情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我们到同里时,虽不是采莲时节,但却在街头巷尾见到新采的菱角。江南水巷,荡舟碧波之间,采菱的情景想必可以媲美采莲。
当然,江南采莲并非只为实用,内中也蕴含的江南人丰富的情感。梁元帝曾作《采莲赋》:“于时妖童媛女,荡舟心许,楹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莲子与“怜子”谐音,暗蕴情愫,也是江南人特有的含蓄隽永与情韵缱绻。
同里拾忆
201班 郑文杰
站在石板桥上,流水淙淙。这沉淀了数百年历史的青石阶上,看过多少来来往往的人群。
一到同里,就感觉城市的喧嚣正在远离,古朴恬静的水乡气息萦绕在我的四周,心中净得只剩下了那斑驳的粉墙和流转的亭台。退思园内,假山耸峭,树影婆娑。透过雕窗,就连阳光都都可以令人嗅到岁月的气息。小船摇晃着,行于绿水之上。虽不是傍晚,悠扬的渔歌依然在耳畔响起,随着那微微泛起的涟漪一起荡漾在我的心头。在这样的桃源之中,我愿做那一块青石板,永远地,永远地守候着这片宁静的土地。
同里拾忆
高二(7)班 张楚月
一支弯曲的木橹,将倒映在河中的黑瓦白墙,云彩,鱼鹰通通搅碎,晕散成斑斓光点,船歌也在这不慌不忙的行进中漫升。这,便是同里。
同里是一首诗,吟颂这镇子里所保存下来的过往;同里是一幅画,描绘着迷离的梦想与缤纷的现实;同里是一支歌,唱给未来的自己······
不管是同里的空气,亦或阳光,只要拥有多一秒,都值得高兴。它可以让你坐在河边一下午而不厌倦,慵懒而不颓唐。闭上眼,足以感到满足。
半天的时光被河水渐渐吮吸而去,我们也将与同里别离,然而同里还有太多我们未曾看到的。不管它是否有冷漠凄清又惆怅的雨巷,或是那撑着油纸伞的姑娘,不管它是否有颓砌的篱墙,或是丁香般的芬芳,竟都与我无关了。但是,我会永远记得这半天的时光,以及船橹搅碎的美好。我也会记得这天的夕阳,美得像我们一样。
同里拾忆
高二(7)班 晁宇昕
站在幽静的青石板路上,静如水的心窥探四周,只见同里之颜。
同里之颜如同一个经历过重重世事的老人,自有一种端庄郑重,百转千折的气质。它的青苔幽幽,流水潺潺,它的白砖黑瓦,樟木气香,它的窄长石巷,昏暗庭院,它的万物无心,人间情意。它使我领会:即使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人的意志都不可操纵它的形式。迅速地推倒,轻率地摧毁,笨拙地重建,低劣地复古。
同里之颜是退思园的绵远悠长,内敛低调。抬起头,透过小小的天井,可以仰望秋日里仍就明媚的阳光。雕花的木质门窗,仿佛也雕刻着旧时光。碧池里簇簇锦鲤,红白相间,惹人注目,透露着这座古宅少有的活灵。
同里之颜是南方人独有的一种格外厚实的世俗生活欢喜劲头。水从大海分流出来,穿过同里古镇的中央。河岸两边注满人家,打开后门,就在河边洗衣服取水,真是热闹之极。临街都是小商铺,人们叫卖着油条烧饼,退思饼,芡实糕,状元红蹄。这些事物时带有同里人的感情,是他们祖辈生活在此的记忆。
叹同里之颜明媚,像在太湖收获的肥硕珍珠,每个角度都是多彩的同里。
秋游
高二(7)班 周帆
若苏州是天堂,那么同里就是天堂中的一颗明珠,而在这秋昌我竟能一睹明珠的光彩.
当下车呼出第一口气的时,便感到一股浓郁的历史气息,这便是古镇散发出的独特的气息.小桥,流水,石板路,一幅水墨画赫然映入眼帘,没有小处精雕细琢;多的是洒脱抒情写意.
同里这一颗明珠用千年的历史才诠释它的美,嘉荫堂,珍珠塔,退思园……一处处小的大的园林其中景观错落有致,布局别具特色这是一种美,东方园林独有的美.
作为历史的沉淀,同里有许多的文化遗产,有根雕,石板艺术,剪纸……最令我惊奋的是根雕,光是硕大的根已使我惊奋,而在此之上如此之美的雕刻亦使我瞠目结舌,这是一种气势恢宏的气势,除此之外,小件更有玲珑的美景.
景美,但给我留下最深刻的是人,一个八旬老妇,凹陷的眼窝告诉我她有历经的沧桑,一身传统的水乡妇女打扮一只竹篮子,一篮菱角,她并不嘶声竭力的叫卖而只是静坐一旁,她的眼神中没有多余的神情,纯净,质朴,那是一种态度,处世的态度来自水乡的态度.
水乡美,人亦美,明珠因水美因人美,令人难忘异常.
同里行
高二(7)班 史坤宜
江南好处处好风光……地处江南,没有周庄那二砖一瓦的淡泊,却有着比之更胜一筹的历史文化,这就是同里.
走进同里,就被她水墨画似的柔美所震撼,然而又不能说她仅仅是一幅水墨画:这里的一花一草,一木一鸟,无不点缀这小桥流水的画卷,说她清雅,却有着热情好客的淳朴村民;说她迷蒙,但那涓涓细水又无时不刻清晰地映在你的眼帘,细细想来,竟没有一个恰当的词语能够形容这个江南小镇.
珍珠塔,退思园,穿心弄,古风园……..一条条青板石路在你面前延伸,指引你去探索她的奥秘,累了,不如去如诗如画的珍珠塔小憩;倦了,不如去猫的天空之城写一封信给未来的自己;饿了,不如随意找个小摊坐一坐,不一会儿,白虾白鱼,螺丝青菜便端上桌前.
漫步于园里,浸润历史的沧桑,采撷文化的硕果品味江南的风光,愿在几年后我依旧能漫溯于古房之间,轻轻依偎在同里那小桥流水的胸前….
同里游记
第三小组
周六,天气晴朗,惠风和畅。学校组织了一次去同里的旅游,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到了同里的汽车站,下了车,又走过几条街,同里古镇便出现在了眼前。初看时,只觉小桥流水别有一番情趣。
跟着大部队走了会,便解散自由活动,我们小组开始时也没什么目的,便四处乱逛。先是到了古风园,曲径通幽,里面有几个亭子供游人休息,还有个池塘,上面怪石林立形态各异。沿着小道到了百床馆,进去后瞬间有种古朴之感,近百张床依次排放着,上面雕龙画凤,让人不得不赞叹古代人民精巧的工艺。
出了古风园,不觉间来到了珍珠塔。乍听名字,应是一座宏伟的宝塔,可是却无论如何也看不见,听了导游的介绍后才明白过来,珍珠塔虽叫塔却也非塔,它是一个占地27亩的庄园,庄园的主人姓陈,也曾是一个十分显赫的家族,这地儿叫珍珠塔,也是有由来的,大概是一个落魄书生与贵族小姐的凄美的爱情故事,只是笔墨有限,也便不再展开了。
将珍珠塔游览完了,再次回到那桥边,享受午后的清风,别是一般滋味。
顺着桥来到古戏台,正值台上有人在表演,那声音,当真是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时间到了集合之时,整完队,一个接一个的往车站走,许多人都回头望,目光之中饱含着不舍与留恋,是啊,以后或许在也没有机会一起再来同里了。上了车,一天的游玩的副作用产生了,许多同学都侧着身子睡着了,但都面带微笑,或许他们的梦是那富含水乡文化的同里古镇。
悠然时光,优美同里
高二(7)班 高源
谨以此文纪念此次同里之行
当得知周六去同里秋游时,身体内的化学反应似乎开始加速,心情开始激动,思维飘到半空,想着会遇见什么人,碰见什么事......
抛开了一切杂念,坐在车上,看着窗外迅速移动的风景,我们班的歌神 与导游开始了一场k歌大赛。很愉快,在歌声笑语中,同里,与我们遇见!
刚到了那,有些小小的失望,没有我想象的诗情画意。没有我百度时看到的美轮美奂,没有介绍中说的古色古香......但我依然,依然被那扑面而来的水乡气息所打动......
绿油油的河水泛着清晨的阳光,一座座石拱桥记录着厚重而又古老的沧桑。
独自走在小巷子里,脚下硌脚的石子异常安静,灰白的墙面爬满了藤蔓,阳光把破旧的自行车的影子打在墙角......这里的一切都十分静怡,安详。
当我看到这里的猫,不像平时别处的猫那样机警,那样陌生,而是趴在石廊上,半眯着眼,在阳光下摇曳着尾巴,显出别样的轻盈时
我开始思索,究竟有多少个这样惬意的午后被我忽视,也许不只午后,还有那湛蓝的蓝天,缤纷的花朵......突然我想起了那句:“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回程的路上,大家都累了,我带着对同里的眷恋和回忆渐渐的进入了梦乡...... 不知多年后,我是会重游同里,不知同里是否风景依旧.......
游记之生活
——顾冰倩
萨姆门德斯说:“你以为挑起生活的担子是勇气,其实去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才更需要勇气。”
漫步在同里青砖绿瓦之间,即使是人声鼎沸,也能感受到泥土带给你的韵动清静,这时,仿佛自己只是船上摇着橹桨的小丫头,不用担心考试,不用顾虑分数,只一心一意醉心在青青湖水之间。
忽的,一阵有力的击球声吸引了我的注意。眼光很亮,配着那矫健的身姿,就像是电影中的情节。那样一个人,无声,充满着朝气,一下一下的,羽毛球像是有生命般在他与墙垣之间跳动。其实,说他朝气真是有些不可思议罢,因为那泛白的头发在阳光下都已透着银光了呢。忍不住好奇,问了声:“爷爷,你几岁了啊?”爷爷转头,面带微笑,苍老但不苍白的声音从那干瘪的嘴唇流出。“八十八了啊。”我讶异,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那种充满希望、活力的微笑,干脆、利落的步伐,有劲、张扬的拍球姿势无一不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打了四十几年球的经历,让我赞叹而羡慕。在我脑海中,垂暮之年的人不过是在躺椅上捧本书,盖一张厚重的毛毯,喝杯清茶的命运,然而……那爷爷的一身运动服,不仅是他的装束,更是他对生活的态度。
许多的人口口声声说如何如何的向往乡村生活,可又有所少人有这份勇气真的去踏上那一条灰扑扑的羊肠小道?又有多少人能矢志不渝的坚持着呢?又有多少人能一直如此豁达呢?
老爷爷的朝气,执著,勇气,即使是在砂砾中,也能开出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