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中学欢迎你

在反思中提高

网站首页    名师工作室    缪林名师工作室    理论探讨    在反思中提高

2013年9月30日

在反思中提高

——一则高中反思型教学实例及反思

李小峰(江苏昆山震川高级中学215300)

在波利亚的《怎样解题》中列出了解题的四个阶段:第一是弄清问题,第二是拟定计划,第三是实施计划,第四是解题回顾.其中第四个步骤,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解题反思,是整个解题过程的升华,在这个阶段中,既可以确保正确解决已知问题,亦可以为将来解决新问题奠定基础,所以笔者认为:解题反思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缜密的解题习惯,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教学实例

原题:已知

,求

的取值范围.

解答过程

,两边平方后整理得,

—2

+

=m2……①

,两边平方后整理得,

—2

+

=

……②

则①+②得,2-2

=

,由

[—1,1],则0≤

≤4,

解得-

,所以

[-

,

].

讲解结束后,笔者给出了下面的变题.

变题:已知

其中

为锐角,求

的取值范围.

学生1的解答:

,两边平方后整理得,

—2

+

=m2……③

,两边平方后整理得,

—2

+

=

……④

则③+④得,2-2

=

,由

[—1,1],则0≤

≤4,

解得-

,所以

[-

,

],又因为

为锐角,且

<0,则

,所以

,则

.

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提出异议,笔者故意停在这里,让学生们继续思考,过了一会,

学生2的解答:老师,我发现

为锐角,则


<1

所以上面的答案应该修改为

.

答案已经发生变化,不过这个结果显然不能令学生们信服.

学生3的解答:

从上面的结果来看,有个条件没有用上,即

,因为

,则可知

,进而可得

,所以应该有

,且根据

可知

的变化是同步变化的,也就是说

从0变大到

时,

相应的变大到

,所以,我有一个结论就是当

时,

,当

时,

,也就可得出

,回到学生1的解答中2-2

=

(

,

),

可得

,以及m>0,

可以求出

.

学生3刚刚讲完

学生4站起来开始讲解他的解法.

学生3解法的答案我很认可,但在过程中有个关键的地方说的不清楚,即

两个角度在同步变化时,

为什么会在两个端点处取得相应的最值呢(或者说在这两个端点处趋向于最值呢),下面我给出了一个求解(

)范围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

=-

(和差化积公式)

可得

,由学生3的解答,

的是

同步变化,所以

算出

,可得


所以可得

也就可以顺利得到

再用学生3的解答后半段做完就可以了.

学生4讲完以后,又有学生要求发言.

学生5的解答:

=

=-

,……⑤

=-2


=m,……⑥

用⑥式比⑤式可得到

,由学生4解答可知

可得2m=tan


,所以


学生6的解答:

,则

,因为

均为锐角

所以

=

,记

=

>0(因为

),

所以

上单调递增,所以

,而

,所以

.

解至这里,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还在热烈的讨论着变题的解法.也有不少学生给出其他变题.

二、学生变题

变题2:已知

其中

为钝角,求

的取值范围.

变题3:已知

,求

的取值范围.

变题4:求函数

的值域.

变题5:已知

的取值范围.

三、教后反思

1.引导学生反思结果的正确性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学生1的解答,看似很正确的一个解法,答案看上去也顺眼,要是没有进一步的反思,学生们也会懒得去深究,这时候需要教师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去发现解题过程中的纰漏,再回顾题目中的所有条件是否都用上,所得到的答案是否切合实际条件,于是就有了学生2的解答,这个解答的结果缩小了学生1解答结果的范围,尽管是明显不合情不合理的一个结果,但对于正确解题的推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样才有了后来几位同学的正确的解答.引导学生反思解题结果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不仅可以得出本题的正确的结果,还可以让学生养成解题严谨的习惯和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2.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的合理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在学生3的解题过程中,

取值范围的求解有点想当然了,结果的得到不严谨,不能令人信服,这时候要引导学生再回到题目的条件中去,或者充分发掘题目隐藏的条件,将想当然得到的结果用严谨的推理去证实,有些老师在解题教学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类的话语搪塞过去,这样其实就错过了一次培养学生思维批判性的机会,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不是“不可言传”,而是学生甚至是老师没有真正的意会而已,在教学过程中若能碰上这样的例子,反而是一次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机会.

3.引导学生反思不同解题方法的优劣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学生5的解法显然比较简单,是建立在学生4的基础之上,可以说是受学生4的启发而得到的一个简易解法,学生6的解法是建立在换元的基础上借助函数思想完成的一个解法.可以看出,对于同一道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研究,可能会得出不同的解题方法,从而得出不同的解法,这样通过不同的观察侧面,使学生的思维伸向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层次,以便冲破思维的单一性,突破知识的固定范围,从而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4.引导学生解题后反思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许多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节课要讲完一张试卷或者十几道题,笔者任务与其让学生囫囵吞枣的听完许多题不如一次少讲一点,让学生彻底弄明白这些题目的前世今生,常见的各种解法,以及各种常见的变式题型,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总结,自我进行变题的编制,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波利亚.数学解题[M].阎育苏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2]张建良.解题后反思在解题中的作用[J].中学数学月刊,2003,9

[3]连李斌.浅议题后反思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19

[4]赵栋.从变式命题的构建谈思维品质的培养[J].中学数学月刊,2009,11


2019年11月13日 14:40
浏览量:0

信息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