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中学欢迎你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2013年度第十期课题普通高中师生共建教学问题库的实践研究方案

网站首页    教育科研    课题研究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2013年度第十期课题普通高中师生共建教学问题库的实践研究方案

2014年6月12日

2013JK10-L086)

江苏省昆山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教学问题库:这里的“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学校的教学管理三个方面。一般而言,“问题库”是组织、存储、解决、管理某一类问题的“仓库”;“教学问题库”则是组织、存储、解决、管理有关教和学问题的“仓库”,主要包括教法、学法、学科内容(含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管理问题库。由于教学管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而且高中学生尤其是重点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较高的学习能力和反思能力,因而问题库的建设将成为师生共同努力的过程。

教学问题解决方案:教学问题解决方案:是教师或学生针对教和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简洁、新颖的解决方法或方案,是教学问题库中存放的主要内容。

从作用上看,问题库将通过系统梳理高中教学中的常见问题、疑难问题、新生问题和校本问题,达到革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师生发展的目的,使问题库成为丰富教与学的实践性知识的有效平台。从主体上看,包括课题参与者、学校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校外专家等,其中师生尤其是提出问题的师生及其所在集体的成员无疑是解决问题的首要主体。从内容的构成上看,问题库包括知识和技能问题库,学习过程和方法问题库,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问题库,教师教法问题库和教学管理问题库。从问题的来源上看,有教师在“教”、学生在“学”、学校在“管”的过程中自觉意识到的问题,也有领导、专家、家长等针对学校的教、学、管提出的问题。从问题解决的途径上看,有教师通过行动研究、查阅文献或请教领导、专家、同行获得的解决方案,有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得的解决方案,有师生互助获得的解决方案等。从特征上看,问题库应该具有科学性(真实问题和有效解决)、动态性(问题不断生成,解决方案不断完善)、开放性(向内吸收,向外辐射)、有序性(结构合理,便于管理和运用)、本土性(着力解决我校教学中的问题)、系统性(全面梳理、分析和解决高中教学中的教法、学法、内容和管理等问题)。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通过检索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收录的论文,我们发现,有关教学问题库研究和实践的论文非常少见。比较有价值的是浙江省宁波市戎徐小学(该校称之为“教学问题档案库”)在这方面的实践和研究。在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检索相关主题的结果同样如此。戎徐小学的实践和研究在“真问题”的多角度征集和多渠道解决、网络交流平台的开发以及通过问题库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成果。我们将认真研究并借鉴其宝贵经验。由于文献数量过少,使得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难以得到必要和充足的文献支持,但同时也说明这一课题的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教学问题库尤其是高中教学问题库实践和研究中的空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从普通高中尤其是我校的教学实际和教学需要出发,针对教学中客观存在的诸多常见问题、疑难杂症、新生问题以及具有校本特色的问题开展有关教法、学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方面的研究,并将成果汇集成问题库,以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我们相信,强调问题库的校本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将有利于培养师生的问题意识、研究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和学的效益,符合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学中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和日常性,因而教学问题库的建设、管理和使用能够对师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也便于师生参与。所以,本课题的研究使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与师生紧密结合,有利于造就人人都是问题库的建设者、使用者的局面,充分体现教育科研的群众性、草根性和行动性。

我们将力求问题解决方案的案例化。即问题库中的“答案”不仅是一个静态的解决方案,而且还是一个能够完整呈现从问题提出、问题研究到问题解决的动态过程的案例。同时鼓励教师对问题进行拓展性和系列化研究,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建立、健全、运用教学问题库,使之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师生的素质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研究内容(子课题设计):

通过文献研究,了解、借鉴他人关于教学问题库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教学问题库网络化的实践和研究;

以学科为单位的教法问题库的建设和研究;

以学科为单位的学法问题库的建设和研究;

以学科为单位的教学内容自组织问题库的建设和研究;

基于教学问题库的教学模式的构建;

教学问题库有效建设和使用的案例研究。

研究重点:形成内容丰富、使用方便、作用显著的问题库;构建基于教学问题库的教学模式。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思路:将课题研究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力求其全员性和实用性。首先,通过全校上下共同参与,确立课题的总体目标,设计研究方案。申报立项后,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分解子课题,招募子课题的负责人和研究者。其次,制定“课题研究指南”,明确课题研究的管理制度,规范研究行为。第三,通过课题研究网络化,及时呈现课题研究动态和成果,组织课题研究活动,检查、评价课题研究状况。第四,通过问题库网络化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以吸引更多师生的经常性参与和深入性参与。第五,丰富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征集和解决途径。第六,在问题库的建设过程中,注重问题库建设的实在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努力做到“四不”:不追求形式上的问题库的充盈及问题和解决方案的高深;不忽略个体化的问题,但要力求挖掘其中的典型意义及对他人的借鉴意义;不在意解决方案的缺失,因为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同样重要,有些问题一时无法得到真正的解决也很正常;不降低问题库建设的要求,即问题和解决方案本身应该是科学的、有效的,是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

研究过程:本课题的研究分准备启动、研究实践、总结鉴定三个阶段。2012—13年,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申报立项,组建课题组,分解子课题、落实研究人员和研究任务,开始课题研究。2013-14年,全面实施研究方案,开展研究活动。2014年,在继续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中期成果,准备中期考核。2015年,调整、完善研究计划,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汇集、整理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作好课题结题准备。

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坚持群众性、行动性、应用性等基本原则,主要通过多角度、多层面的实践和行动开展研究。同时,辅之以案例法、文献法、调查法等多种教育科研方法。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问题早已存在,令师生和管理者头疼不已却又不知所措;有的问题是师生的个别化问题,虽不具有典型性,却会阻碍当事人的发展;有的问题具有较强的本土性,如不解决将成为学校发展的绊脚石。同时,老问题尚未解决,新问题又层出不穷。但很多时候,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却在不求甚解、蜻蜓点水般地“解决”问题,有的则干脆回避问题,任由问题“肆虐”。因此,本课题研究首先就是要让师生和管理者形成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使其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方案,以推动教学水平的提升,推动学校办学效益的提升。

或许有人会有如下疑虑:许多教学问题已有现成的解决方案,问题库的建设是否多此一举,问题库的建设过程是否会简化为现成方案的组合甚至照搬。对此,我们认为,首先,系统化总结和解决高中教学中的问题并藉此促进师生的发展,其价值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其次,研究过程中的适当的借鉴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再次,我们将通过强化对研究和建设的过程管理,强调问题解决方案的针对性、实效性以及问题解决的行动性、过程性来防止上述现象。

总之,我们认为,教和学问题库的建设不仅仅是一项课题研究,也不仅仅是一项教学工作,它应该成为一项具有根本性、综合性、长期性的学校工作。

可能的创新之处:

1.教学问题解决方案横向分为教法、学法和学科内容自组织三个板块,纵向则以教学模块为单位划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同时鼓励教师开展专题问题建设(如结合江南水乡文化)。

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方法以及对学生的学法建议和对学科知识的自我构建。实践性知识对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性知识才能得到有效的呈现和传授,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只有融入实践性知识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一句话,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水平越高,其教学能力才会越强,教学效果才会越好。教学问题解决方案不同于论文和教案,教法和学法方面的解决方案要求具体、微观、简洁、可行、有效,有创意、有特色、有趣味则更佳;内容自组织方面的解决方案要求简洁、直观、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和运用。在学法板块中,注重收集和呈现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

3.通过建设“教学问题社区”网站(网址http://218.4.50.4/ ),收集、呈现教学问题解决方案,以利于师生运用。网站还能为教师进一步系统研究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网站上还设置了交流版块,有利于师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4.追求教学问题解决方案呈现方式的多样化:网络化呈现、微课化呈现、纸本化呈现、教学化呈现。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

5项)

初步形成以网络形态存在的教学问题库

专题网站

2012-2013

课题研究方案

方案

2012

课题研究指南

方案

2013

基于问题库的教学模式构建和运用

方案

2014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及课题成果汇编

报告、论文、案例

2014

最终成果(限

3项)

较为成熟的以网络形态存在的教学问题库

(含微课程或微视频)

专题网站

2015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及成果汇编

报告、论文、案例

2015

各学科有效的教学问题方案选编

汇编

2014-2015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本课题研究有坚实的组织基础。其核心组成员基本上由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及教育科研骨干构成,涵盖了众多学科;他们基本上具有高级职称,有的还是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有着丰富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经历、经验和成果。他们中的大多数参加过我校“十五”、“十一五”课题的研究,有着较为丰富的主持或从事课题研究的经验和能力。本课题的两位主持人曾策划、主持过我校“十一五”省级课题的研究,经验丰富,科研能力较强,所主持、参与的课题均已顺利结题。其他核心组成员多是学校的教育科研骨干或学科带头人,都曾在教育科研方面取得过较好的成绩。同时,经过“十五”、“十一五”较为规范的课题研究,我校已经有一大批老师承担过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因此本课题的基本成员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课题研究能力。

2.本课题的研究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因为本课题研究密切教学实际紧密相连,直接关系到广大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管理者工作、学习的成效,因而能够极大地激发教师和学生参与问题库建设和使用的积极性,形成人人动手、全员参与的局面,充分体现课题研究的群众性和行动性。

3.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比较充分。学校教科处早在2012年,就向全校教师发出了有关征集“十二五”期间学校主课题的通知,许多老师都为此而献计献策。教科处从教师的建议中选取了三个课题作为候选课题,在校领导和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学校确定了候选课题后,组织了专门人员负责课题方案的制定。最后形成的课题申报方案,是多次讨论和修改的产物。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许多领导、教师都自觉地投入到对课题的思考和初步论证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课题组将在研究过程中加强管理。通过制定课题研究指南,使研究人员掌握更多的课题研究方法,规范研究行为。通过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使课题项目得到切实的落实并能及时收集资料、总结得失。通过多种形式的奖励,调动广大研究人员的积极性

5.我校具备本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我校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需要,因而,尽管其间我校立项课题较多,但基本上都能够顺利结题,这充分说明了学校对课题研究的重视,说明了学校对课题研究的保障是得力的。此外,学校图书馆和教科处订阅了近百种教育教学类期刊和大量的教育教学方面的专著供研究者学习和借鉴。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课题组还准备定期向研究人员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组织研究人员外出学习、交流。学校将在研究过程中保证提供足够的经费,同时,学校将保证有关研究人员的研究时间、外出学习交流的时间。

6.学校拥有质量较高的教科刊物和平台。尤其是学校定期出版的《昆中教研参考》,会及时向广大教师和研究人员提供规范的教育科研方法,提供与课题主题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将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使研究过程得到及时监控,研究工作得到及时布置,研究成果得到及时应用。为了更好地开展该课题的研究,我校目前已经初步建设了专题网站(网址http://218.4.50.4/)。 (执笔:洪敏)


2019年11月12日 13:31
浏览量:0

信息详情